中央电视台“秘境之眼”栏目播出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拍摄的野生动物影像
发布日期:2020-04-12 来源: 浏览次数:201
据2020年4月12日石台县林业局政府信息公开报道,4月18—19日,连续两天,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黄金时段(18:54分)“秘境之眼”栏目播出由我县牯牛降保护站设在保护区内红外相机拍摄的野生动物“猪獾”和“小麂”的影像资料。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是1982年省政府批准建立的,由于其自然条件优越,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完整,人为影响小,具有类型的典型性和区域上的代表性。1988年国务院批准牯牛降为以生态系统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石台和祁门两县交界处,总面积6713hm²,其中核心区2054hm²,缓冲区1472hm²,实验区3187hm²。保护区位于石台县境内面积3367hm²,其中核心区1091hm²,缓冲区1045hm²,实验区1231hm²。牯牛降因其物种丰富、特有种多而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为“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属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区”。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森林蓄积量由建区时的26.7万立方米,增加到目前的49.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89%上升到现在的97.96%。目前,保护区已知野生植物176科712属1484种,野生脊椎动物31目87科320种。与1983年第一次科学考察时相比较,野生植物种类和野生脊椎动物种类分别增加了274种和48种,保护成效十分显著。
原文链接:https://www.ahshitai.gov.cn/OpennessContent/show/871264.html
据2020年4月12日石台县林业局政府信息公开报道,4月18—19日,连续两天,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黄金时段(18:54分)“秘境之眼”栏目播出由我县牯牛降保护站设在保护区内红外相机拍摄的野生动物“猪獾”和“小麂”的影像资料。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是1982年省政府批准建立的,由于其自然条件优越,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完整,人为影响小,具有类型的典型性和区域上的代表性。1988年国务院批准牯牛降为以生态系统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石台和祁门两县交界处,总面积6713hm²,其中核心区2054hm²,缓冲区1472hm²,实验区3187hm²。保护区位于石台县境内面积3367hm²,其中核心区1091hm²,缓冲区1045hm²,实验区1231hm²。牯牛降因其物种丰富、特有种多而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为“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属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区”。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森林蓄积量由建区时的26.7万立方米,增加到目前的49.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89%上升到现在的97.96%。目前,保护区已知野生植物176科712属1484种,野生脊椎动物31目87科320种。与1983年第一次科学考察时相比较,野生植物种类和野生脊椎动物种类分别增加了274种和48种,保护成效十分显著。
原文链接:https://www.ahshitai.gov.cn/OpennessContent/show/871264.html
- 上一篇:CCTV10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组走进牯牛降
- 下一篇:无